上海启嘟渡科技商贸有限公司
SEARCH

与我们合作

我们专注提供互联网一站式服务,助力企业品牌宣传多平台多途径导流量。
主营业务:网站建设、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开发、营销推广、基础网络、品牌形象策划等

您也可通过下列途径与我们取得联系:

微 信: wxyunyingzhe

手 机: 15624122141

邮 箱:

羊皮阀子的样子

更新时间:2025-01-10 23:42:25

乘船游江河,本来是寻常的事,但在郑州的雁滩乘船游黄河,却非同一般,甚至可以说有点怪,它怪就怪在漂流所坐的船只古老淳朴,土香土气。这里所说的"船",其实就是指皮筏子。它像一叶小"舟",在黄河里飘着,轻得很。空筏子,用手指头就能拨得团团转。重筏子,载六七人,只需用桨板轻轻一点就离岸上路了。

羊皮筏子俗称"排子",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,客货两用。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"浑脱"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。驾筏的艄公俗称"排子匠",他们不仅是划筏的能手,而且是制筏、修筏的巧匠。所谓"浑脱",就是囫囵脱下的羊皮。"排子匠"把皮板较厚的山羊割去头蹄,再将羊皮完整脱下,经浸水、暴晒、去皮、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,然后将十四五个吹得圆鼓鼓的"浑脱"绑在经粗纬细、纵横交叉的木架上--"排子"做成了!这种"排子"称为小筏。

羊皮筏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,俗称“排子”,由若干个(一般是14个)充气羊皮筒子并排捆扎在纵横交织的木架杆上制成。皮筏可大可小,长途运货的大筏,用数十、数百个羊皮筒子,也有由几个、十几个小筏联成的。羊皮筏不仅制作简单、操纵灵活、搬运轻便,而且吃水线仅十几厘米,不怕搁浅,随时可以靠岸。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怕触礁碰撞,安全性能极好。旅游用的羊皮筏,不仅充分利用了民间皮筏的所有优点,而且根据需要专门制作了4米见方的大筏,更稳更平,也便于游客在上面活动。

黄河游的起点是沙坡头。一日游在中宁县境内石空黄河大桥登岸,石空寺石窟就在附近。二日游在青铜峡水库旅游区上岸。

黄河游乘载工具别致,所见景观独特。沿途水声山色,景观纷呈,目不暇接。明代长城、古老水车、河心孤岛、水上绿洲等等富有传奇色彩的景致使游人大开眼界。美丽如画的“塞上江南”田园风光和当地人民农田耕作的古朴、勤劳,都给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。游览途中可以随时拢筏上岸,或在河边、沙滩上小憩,或在河滩拣选五颜六色的黄河卵石,抑或采摘山花野草,或来一顿风味野餐…… 羊皮筏子:艄公渡船用的工具

羊皮筏子,也叫黄河羊皮筏子,仅流传于青海、甘肃、宁夏境内黄河沿岸,以兰州一带 最多,沿传至今已有几千年。

羊皮筏子俗称“排子”,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。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“浑脱”(囫囵脱下的羊皮经浸水、暴晒、去皮、扎口、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制成),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。

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,曲折东流,注入渤海,途径甘、宁、内蒙等省,一路穿山纳水,劈峡斩岩,浩浩荡荡5500公里,是中国第二大河流,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。

乘羊皮筏子漂黄河,一路可感悟峡光山色,领略塞上江南、大漠草原的风范,这种旅行不但十分的新奇、惊险,而且这种经历也是毕生恐怕都难忘的。

一、甘肃

黄河在甘肃境内是峡谷最密集的地段。出古城兰州200多公里的流程,竟要穿越桑圆峡、大峡、乌金峡、红山峡、米家峡、黑山峡六个峡谷。我们从甘肃开始我们的漂流行程。

桑园子峡是出兰州后的第一个峡谷,位于兰州市区、榆中县、皋兰县交界处。西起兰州盆地东端沙金坪,东至皋兰县什川,全长27公里,宽120-140米,落差22米,峡谷以桑园子村得名,又称上峡、小峡。两边是悬崖直立,阴森森的天变成一条灰色的线。羊皮筏子穿过兰州黄河铁桥到达此处时,河面陡然变窄,水面湍急、浪大、湾急且多漩涡,只有称得上“峡客子”的筏工才敢在此放筏。我们一个个吓得心惊肉跳,远望骆驼石、响水子、热汤沟等险段,坐在像树叶一样被大浪掀起、放下、掀起、放下…的筏子中,大家本能的紧紧抓住筏上的木杆,睁大眼睛,不住地左顾右盼,唯恐一不小心,放过一两个暗礁,那就是一走“眼”成千古恨了。就在这样高度紧张的气氛中,所谓的骆驼石,响水子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,而前方传来的雷鸣般的水声告诉我们热沟汤到了。只见浪底、浪尖之间的起伏足有2米左右,而冲向悬崖后溅起的浪超过3米。大家操浆的操浆,大声地喊着口号,奋力调整方向,找安全处漂行,平日里文静温和的黄河,这时才让我们领教了其奔放和威力。

不知在这峡谷中颠簸漂行了多久,总算漂出了这段令人胆颤心寒的河段,来到被誉为“梨乡”的什川盆地。这里满川的绿色皆是百年以上的梨树,树形十分古怪独特,绿叶闪烁着点点亮光,那是在渐渐成熟的果实。

随后,筏子进入“大峡谷”,这里比桑园峡宁静多了。大峡谷长21公里,两岸山崖陡峻,高出水面150多米,落差也有24米,这里原来也是黄河的险中之险,只因建了大峡水电厂,水位升高,河道平缓了许多,不过这样已根本无法辨别什么“蒸人锅”、“煮人锅”、“狼舌头”了。当晚,我们宿在大峡谷电厂。

第二天一早,我们从靖远出发,进入三滩地段,两岸出现了农田和房屋,渡河用的钢绳也多了起来,这些钢绳从两岸伸向河中心,很多几乎贴近水面,好几次因未能发现这些“隐患”而历险,幸亏老筏工经验丰富,果断下令大家路趴下,刷地一下,筏子飞身而过。

经过几次险情,大家十分地紧张,天也渐渐地暗了下来。这时来到一处工地,正在修大桥,河面上一条便桥横在眼前,虽然比刚才的钢绳略高一些,但这里河水流速大,且有浪,桥墩又密,几次想靠岸再商对策均未成功,别无选择,筏工决定冲过去。调顺筏子,大家趴下身子,筏子稳稳当当地奔向便桥的两墩之间的桥洞,水声哗哗中,桥从头顶“刷”地一掠而过,筏子冲过了便桥。天黑后,我们到达白银市平川区水川乡黄湾中村。深夜在老乡家吃“扁豆子面”。

早上7点多,在乡亲们的鞭炮声中,我们继续漂流。

红山峡的确是如其名,一山连一山的山峦全是清一色的红,再看河谷,一会儿宽,一会儿窄,一会儿有弯道,一会儿又是浅滩。有了前两天的经验,大家屏住呼吸,沉着应付,危机一一pass。观音崖是一处兀立的石崖,有如一道巨大的屏风直插河心,滔滔黄河水遇此拦截,陡然一转弯,激起冲天的巨浪。大家在筏工的吆喝声中,齐喊号子,奋力挥浆,中午时,到了一个叫“小口子”的地方,我们在此补充了水和食物后继续前进。

因为大庙村是古时水路、陆路的交汇地的缘故吧,村里人都颇有见识、极好客,我们在此受到了热情的接待。因两天与家人失去联络,岸上30里内又无通讯设施,我们正无计可施的时候,一热情的老乡告知,村后最高的山上可打手机,并摸黑带我们爬上那险峻的高山,这才能向家人报个平安。次日清晨,再去这座大山时,太阳把红山峡的出口,黑山峡的入口装点得无限美好。中午时分,我们依依不舍告别大庙村,朝宁夏沙坡头进发。 进入宁夏,黄河两岸变成了另一番景象,群山峻岭变成了良田万倾,绿洲一片。从峡谷到平原,水流渐缓,河面变宽,漂流难度小了,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。抵达沙坡头,休整两天,去切身体会一下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悲壮。

沙坡头集沙漠、黄河、绿浪、钢海四美于一身,有波涛起伏、茫无际涯的大沙漠,有九曲十八弯滔滔不绝奔向前的黄河,还有人造绿色长城,钢铁瀚海之美,堪称一绝。金沙鸣钟美丽的传说,人战胜天的治沙奇迹,把浩瀚无垠的腾格里沙漠,降伏在黄河南岸的香山脚下。

到达青铜峡之前,要经过沙湖自然保护区。它位于宁夏平罗县,湖西贺兰山磅礴而立、倒映湖中、其势超然。碧水、蓝天、青山、黄沙、绿苇、金穗、翠树、百鸟,五彩缤纷,把秀丽与粗犷,水乡与大漠,巧妙结合,构成罕见奇景。芦苇丛中冷不防“扑啦啦”一串声响,飞出成群大鸟。水边苇杆间、芦丛底鸟巢无数。每年春季,五颜六色鸟蛋散布其间,堪称奇观。

进了青铜峡,也就真正进入“塞上江南”的银川平原,青铜峡两岸山石“土色如金”峡谷在蓝天碧水中互相映衬,呈现青铜之色,故得名。青铜峡不但工业发达,1958年在此动工兴建的集灌溉、发电、防洪为一体青铜峡拦河大坝,使得青铜峡名声大增,有“天下黄河富宁夏,宁夏又富青铜峡”之说。是夜,我们在青铜峡宿营,还发生了一场不曾预料的“人蚊大战”,由于青铜峡的富饶,连蚊子也比别处硕大一些,自然胃口也好很多,蚊虫一齐出动,向我们发动猛烈的攻击,数都数不清,密度之大,前所未有,那架式人绝对招架不住。说话快一点,吸口气,都能吸进几只蚊子,有时眼前觉得有东西,一闭,一摸,又是几只蚊子——连眼皮也能抓蚊子。最后,我们拿出准备用来喝的酒,喷洒在身上,手上、脚上等处,这才好了一点,看来,蚊子不胜酒力,被灌醉了。想想当时的情景现在还心有余悸。

在宁夏,可抽空游览中卫高庙、吴忠董府、银川西夏王陵和西部影视城、平罗沙湖、旧北长城等处。

三、内蒙

一迈进内蒙的门槛,就感觉炽热停了,清风徐来,大面积的油葵长满了黄河两岸,绿油油的树木在风中摇曳,穿沙漠、过戈壁、进绿洲,黄河在皮屋圪塔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终于停止了北上,改朝东流,而黄河漂流将从这里直达包头。

绕山穿谷,逆风而行。进入内蒙境内,已显瘦小的黄河在此将乌兰布和沙漠与库布齐沙漠东西隔开后,步履越发艰难了。

我们到了乌海市。天黑后,两堆篝火烧了起来,能歌善舞的内蒙朋友,将他们的美好祝愿和热情用歌舞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,《难忘今霄》的歌曲,在风中久久回荡。

下一站是磴口。磴口地处河套平原西大门,修有专门引黄灌溉的大坝,黄河在此被一分为二,即黄河和自灌渠。当地人称黄河为“大黄河”,称自灌渠为“小黄河”。来到这里,可以走走位于阴山山脉阿贵山东麓的“阿贵庙”、“莲花洞”、“上乐金刚洞”,可以看看“阴山岩画”、“古城及墓汉群”、“秦汉长城遗址”,还有“三盛公天主教堂”,这曾是天主教“绥宁教区”主教府,值得专程去游览一番。当然,不能忘了尽情享用一下此地的水果瓜类,号称“天下第一瓜”的“华莱士”,皮麻瓤黄,形似枣核,清甜爽口。这里另一处特有的去处是“水吧”,所有的水果都可以加工成新鲜的果汁,供人享用。

出磴口后向东北方,这里浅滩众多,漂流更加艰难,每每搁浅,只好走走停停,抬着筏子在河中心步行,好在筏子很轻,才不致太劳累人,不过半夜里,听着石子蹭得筏子“喳喳”作响,筏工可疼在心里呢。

此后我们的行程可谓“一筏风顺”,不久便轻松抵达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三湖渡口。听说这里的大草原、湖泊风光旖旎,我们决定去乌梁素海看一看。

穿过戈壁草地,越过石山沟壑,远远地望见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和别墅式的建筑,原来那是一望无际的藻类水草,遮盖住水面,而一问,才知道,“乌拉素海”,意思就是“长满红柳的湖泊”,加之河套灌溉地区大量含氮、磷水注入乌拉素,以致养分过剩,水草大量繁殖,成了今天这副模样。走上湖中专设的木制通道,直入湖中游船平台,大家尽情欣赏湖区风光,湖旁白鹤、灰鹤、白天鹅等珍稀鸟类驻足草上、芦苇间,张翅抹嘴,仰天鸣叫,憨态动人。

离包头越近,风也就越大,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大风掀起大浪,夹着水花扑面而来的滋味,大家全身湿透,在寒风中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,一到晚上宿营,大家迫不急待地烧起一堆篝火,围成一圈背对着火,烘烤湿湿的衣裤。就这么来回反复地折腾,我们终于到了包头黄河大桥前。这是一次艰难的旅程,从兰州至包头,历时近30天,穿峡谷、过草地、走戈壁,从黄土高原到银川平原,再到河套平原,一路经受暴雨、酷暑、寒风、大浪的考验,最终圆了羊皮筏子走黄河的梦。

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独特的交通运输工具。它比溜索、铁索桥、浮桥更为古老。它历经苍凉,虽被日晒雨淋,风吹雪打,却仍披星戴月,搏击浪涛,渡尽劫波,在悠长的岁月中漂浮起伏。山鹰是寂静天空跃动的魂灵,羊皮筏子是苍茫黄河跃动的魂灵。正如一些诗歌所吟唱:“不用轻帆并短棹,浑脱飞渡只须臾。”“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”“竹木羊皮相系连,逐波弄浪自悠然。黄河奇景三千处,独此飞舟绝壮观。”

西北高原干旱少雨,但黄河上游水源丰沛,雪山融水和地下水形成诸多河流。羊皮筏子使河汊要津、远山荒渡变通途,也凭借径流动力载重奔波于远途。尤其在古丝绸之路的重重河隘险关,羊皮筏子更显洒脱,神勇。像南方穷山僻壤的独木舟、竹排、木筏,羊皮筏子是西北山民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而制作出的水上之舟,充满生活的乐观和智慧。听筏子客说,羊皮筏子是以羊皮为囊,吹气鼓胀产生浮力,犹如现代的气垫船。

最关键的技术是羊皮囊的制作。在宰羊时要像蛇蜕皮那样,把羊皮从肌骨上完整囫囵脱下,刮去羊毛,用青盐鞣制,再灌入适量菜油,使之变得坚韧。然后将四肢、脖子和臀部的开口紧密扎住,在腿部开一小孔,把气吹足,就成皮囊。最后用大小木椽做成长方形的框架,把皮囊用绳子一排排绑牢在框架横梁上面,就成羊皮筏子。所用皮囊的数量,因筏子大小而异,小则十来个,大则数百个。从不装饰,其貌不扬,却也毫无娇情,十分沉稳、大度、倔强。再是艰苦不沉沦,风浪越大越奋发。穿山过峡,向往着豪迈的奔流。河水平缓处,筏子客悠然谈笑,天地为之开阔,流畅;激流险滩处,筏子客奋力挥桨,呐喊助阵,吆喝压过涛声,羊皮筏子像离弦之箭……

羊皮筏子以羊皮为囊,保留着羊儿自由、任性的灵性;途程也充满着山风、旋浪的野性,奔放而纵情。筏子客总与“花儿”为伴,吼一路豪爽的“花儿”,把孤独、寂寞化解,显现游牧文明的色彩。秦汉以前,兰州这一带是少数民族游牧和中原农耕的交汇之地,黄河上游牛羊遍野,畜牧发达。山民吃食牛羊肉,衣着、寝用牛羊毛和皮革,以至用牛羊皮囊制做出水上交通运输工具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更孕育、升华人们的灵智。皮囊和羊皮筏子,从原理到设计构思,到精细的制作工艺,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提升和飞扬。

莫嫌羊皮筏子简陋,它轻巧灵便而又富有弹性,比竹木更耐得碰撞,即使被礁石撞破一个或几个皮囊,羊皮筏子照样安全行驶;莫嫌羊皮筏子体小,它具有特强的浮力,负重轻松,中型的一次可载数吨重量,一路欢歌;莫嫌羊皮筏子缓慢,它沉稳、坚韧,有着厚实的底气,持久的毅力,没有越不过的沟坎,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,比之骆驼、骡马驮行,速度要快几倍。羊皮筏子集粗犷、力量、激越之美于一身,出神入化,是一种原始、质朴的大美。

据史书记载,皮筏的出现最早见于《后汉书》,其中记载了匈奴人“乘马革渡河”和护羌校尉邓训“缝革囊为船”,在青海贵德载兵横渡黄河的情景。宋代《武经总要》一书说:“浮囊者,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……以渡。”在《水经注·叶榆水篇》和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、《宋史·王延德传》、《宋史·苏辙传》中也有类似记载,羊皮筏子甚至航行到黄河下游的山东一带。不过,古史记载的大多为“牛皮囊”,称为牛皮筏子或牛皮船,体积较大,而且主要用于军事。

近代,抗日战争中用2 000只羊皮胎制筏,在兰州组成“皮筏航运队”,从四川广元把300吨汽油运到重庆,用作军需。1948年秋天,解放军用牛、羊皮筏在永靖尕脑渡口抢渡黄河进军青海,500名筏子客用5天时间将3万名将士和2 000匹战马及武器装备在风大浪急的险情下送过黄河,立下战功。

过去,常常听到“羊皮筏子当军舰”一说,明其详者知晓出于史实,不明就里者只当作是调侃和笑料。对羊皮筏子记述最为生动详尽的,是近代著名记者范长江,在《中国的西北角》一书中,描述了他在上世纪30年代由兰州乘坐羊皮筏,前往内蒙古采访时的见闻和乐趣,其中还提到闯荡急浪峡谷时专请水性好、熟暗礁、识水性的“峡把式”指点过关的情景,险象环生,化险为夷,充满对羊皮筏子和筏子客的赞颂。

直到上世纪50年代,在兰州附近的黄河上,羊皮筏子还是来往如织,运载蔬菜瓜果、日用百货穿梭于城乡之间。在黄河上游,羊皮筏子仍不失为水上主要交通运输工具。只是随着公路、桥梁的日益增多,交通发达,羊皮筏子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要在偏远之地才能偶尔见到。仅以兰州为例,过去仅有一座被称为“天下第一桥”的黄河铁桥,如今已新建起14座更为宏大的黄河大桥。

往日畜力运输屡见的兰州,今日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铁路、公路枢纽,重要的航空港,交通的方便快速已不能同日而语。黄河上游兴建的刘家峡、盐锅峡、八盘峡等大型水库库内航道,已是机船繁忙,乘风破浪。羊皮筏子见证了自身昔日的辉煌,也见证了新中国建设的巨变,自可坦然安息。如今,羊皮筏子和水车重现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,和退役的黄河铁桥一同供游人观赏,游览,乘游,只在增添一份情趣,唤起人们一种古之幽思。

羊皮筏子固然只能走顺水,只能向低处、下游漂行,到达目的地后,再由筏手走陆路将筏子背回。“下水,人乘筏;上水,筏乘人”是乡间的民谚。不过,羊皮筏子敢顶逆风,敢闯恶浪,不避艰险,迎难而上,目标总在前方,鼓足劲头,永不停歇,灵魂是向上的,意志是上进的。因而,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以黄河为主题的群雕中,有一座叫做“搏浪”的,就把羊皮筏子和筏子客定格在坚毅、勇敢、奋进的意境中,使人们倍受感染,增添信心和力量!

多重随机标签

猜你喜欢文章

QQ客服 电话咨询